资助育人

医艺交融,承古萌新 |“博观匠新”南医资行成长营第五期活动圆满落幕

发布者:资助管理管理员发布时间:2025-05-20浏览:浏览次数:25

为进一步拓宽医学生专业视野,夯实外科基础技能,促进医学人文与传统文化深度融合,5月14日,由南京医科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办、第一临床医学院承办的“博观匠新”南医资行成长营第五期“医艺交融,承古萌新”主题活动在江宁校区学海楼C141教室顺利举办。70名同学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赵睿哲老师的引领下,沉浸式探寻外科医学史的发展脉络,感受传统手工艺的文化魅力,在解剖刀与中国结的交织中感悟医学与人文的共生共荣。


溯史寻根:解码外科医学的文明印记

活动以“外科学的前世今生”为开篇,赵睿哲老师以中国古代“刮骨疗毒”的医学典故为引,串联起人类探索人体奥秘的恢弘长卷。他通过精准解析达芬奇《维特鲁威人》解剖图谱,揭示文艺复兴时期科学与艺术的最初交融;以中世纪“理发师放血疗法”这一独特历史印记,展现医学从经验主义向科学体系的艰难演进;更通过对比赏析伦勃朗《杜普教授的解剖学课》、伊肯斯《阿格纽医生的临床课》等经典画作,生动呈现外科教学从17世纪解剖剧场到19世纪无菌手术室的技术革新。同学们在历史纵贯发展中深刻认识到,现代外科的每一步突破都凝结着前人的智慧与胆识,亦对医学先驱致以崇高敬意。


术业砺行:夯实外科操作的核心根基

在外科基本功教学环节,赵睿哲老师结合临床实践,系统讲解切开、止血、分离、缝合、打结等核心技术的操作规范与临床思维。通过手术视频演示与现场分步拆解,他强调:“外科操作不仅是技术,更是对生命的敬畏——每一次持钳的力度、每一道缝线的间距,都承载着守护健康的责任。”同学们屏息观看外科医生在方寸术野间的精准协作,深切体会“胆大心细、知行合一”的职业内涵,纷纷表示将以扎实的基础学习筑牢未来从医之路的基石。


经纬织梦:编织医学与文化的情感纽带

当外科打结技术邂逅传统中国结,医学理性与文化温情碰撞出独特火花。赵睿哲老师巧妙串联二者共通之处:“外科结是手术台上的‘生命绳结’,象征对患者康复的祈愿;中国结是传统文化中‘团结幸福’的符号,二者皆以‘结’为媒,传递守护与祝福。”恰逢端午节到来之际,同学们以彩色绳线为载体,在老师指导下反复练习外科方结、三重结的打结手法,并将其转化为编结中国结与祈福手链的技艺。从最初的生涩缠绕到最终的精美成型,每一件手工作品都承载着医学生对职业的敬畏之心与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之志。


医心致远:在交融中书写青春答卷

本次活动有机融合外科医学史教育、实操技能训练与民俗文化体验,既是医学人文素养的深度培育,亦是“知行合一”的实践课堂。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看得见的技艺”触摸到“看不见的精神”——从达芬奇的解剖探索到现代微创技术,从外科结的精准严谨到中国结的文化寓意,医学的进步从未脱离对科学的钻研与对人文的坚守。


营员心得分享

第一临床医学院贾舒涵

聆听专家的外科结讲座,使我收获满满。PPT以详实的图文资料,清晰呈现外科从传统到微创的发展脉络,让我深刻认识到技术革新对手术安全的重大意义。聚焦外科结时,专家通过动态演示与案例分析,详解其演变过程与关键优势,配合直观的受力分析图表,让复杂原理一目了然。从理论到实操的无缝衔接,不仅强化了我对外科结的认知,更让我意识到细节把控在外科操作中的重要性,为日后临床实践夯实了基础。 

护理学院许子悦

参加外科结讲座,于我而言是一次专业技能与思维的双重提升。讲座中,老师从外科结的基本原理切入,详细拆解每一个动作要领。通过现场演示,我清晰看到不同外科结在实际操作中的差异。原来,看似简单的打结动作,背后藏着关乎手术成败的大学问。比如,方结的对称稳定、外科结的牢固可靠,每一种都有其独特应用场景。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外科操作无小事,一个小小的结打得是否规范,直接影响伤口愈合与患者康复。

外国语学院 蔡丽

作为外国语学院的学生,参与“博观匠新”成长营第五期活动,我获得了独特的语言与文化交融体验。赵睿哲老师将手术线承载生命的医学严谨性,与端午祈福绳蕴含的文化浪漫相联结,让我联想到语言学习中“精准”与“意境”的平衡——医学术语需像外科结般精准传递信息,而民俗文化则如祈福绳般承载情感与想象。这场讲座更让我意识到,不同领域的概念可以通过语言实现跨文化转译。未来,我希望用外语架起桥梁,把医学智慧与传统文化的交融之美,生动地传递给世界。

 

本次活动以“医学史-技能实训-文化体验”为主线,构建“知行合一”的实践课堂,是博观匠新南医资行成长营“物质帮扶-能力提升-价值引领”三维体系的重要实践。受助学子透过达芬奇解剖探索与现代微创技术的对话,在医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感悟科学与人文的双重坚守;从外科结的严谨到中国结的寓意,于丝线交缠间体会技艺背后“精于工、匠于心”的精神传承。

活动不仅通过沉浸式学习夯实了医学生的专业技能,更以文化浸润深化了“医者仁心”的价值认同,让资助育人的内涵从经济支持升华为精神滋养,助力学子在传统技艺与医学使命的交织中,成长为兼具扎实本领与文化底蕴的新时代健康守护者。

 

 

(撰稿/印天舒;图片/濮紫涵;审核/钟珊 刘亚 蒋佳佳)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