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助育人

经纬织梦,非遗匠心 |“博观匠新”南医资行成长营第四期活动圆满结束

发布者:资助管理管理员发布时间:2025-05-13浏览:浏览次数:10

为厚植文化自信,深化资助育人内涵,5月10日,由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办、第一临床医学院承办的博观匠新南医资行成长营第四期经纬织梦,非遗匠心活动成功举办。15名受资助学子走进南京市非遗体验中心,通过沉浸式探访与非遗技艺实践,在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中,触摸非遗脉搏,感悟匠心传承。


丝缕藏韵指尖生花:非遗技艺展区妙趣横生

非遗馆一层雅俗天趣展区汇聚茶艺、戏曲手工与食品类非遗项目琳琅满目。在制茶工艺展台前,泛黄的制茶图谱与古朴的竹制茶筛相映成趣,师生们通过图文与实物对照,直观感受茶叶从杀青到揉捻的工艺精髓;戏曲展区内,金线刺绣的戏服与点翠头饰璀璨夺目,同学们纷纷举起手机记录展品细节,更有人即兴模仿旦角手势,在欢声笑语中触摸传统艺术的灵动脉搏。

经纬交织匠心永续:传统工艺展区流光溢彩

沿着楼梯下行至负一层“百艺天逸”展区,音乐、民间文学与传统技艺在此交织成绚丽的文化画卷。绒花技艺展区里,纤细的铜丝与蚕丝在匠人指尖绽放成娇艳花朵,每一片花瓣都诉说着非遗传承人的巧思与坚持;花灯区域,形态各异的花灯流光溢彩,从传统的荷花灯到创意十足的生肖灯,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旗袍演变展区,一件件精美的旗袍见证了时代变迁,其精湛的剪裁与细腻的刺绣,尽显东方女性的典雅之美……同学们不时驻足拍照、轻声交流,沉浸在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之中。民间布艺展示区中,精美的织布展现东方独特的审美,一丝一缕展现了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织布工艺。


薪火相传指尖筑梦:编结技艺体验润物无声

活动尾声,老师以“经纬织梦”为主题,现场教学简单的编结手艺。丝线穿梭间,同学们从最初的手忙脚乱,到逐渐掌握要领,将对非遗的热爱与感悟融入每一个结扣之中。随着最后一根丝线的收尾,一条条精美的手绳诞生,不仅是技艺的实践成果,更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文化纽带。


本次活动创新采用文化浸润+实践育人模式,通过非遗探秘、技艺体验等环节,引导受助学子在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中增强文化认同。同学们不仅领略了非遗技艺的精妙绝伦,更在经纬交织的丝线间读懂坚守与创新的辩证关系,深刻体悟到青年一代在文化传承中的使命担当。

作为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的重要实践,博观匠新南医资行成长营将持续挖掘传统文化资源,构建物质帮扶-能力提升-价值引领三维育人生态,助力受助学子成长为兼具人文情怀与专业素养的新时代医学人才,为健康中国与文化强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营员心得分享

基础医学院 颜涛

走进非遗博物馆,一场震撼心灵的文化之旅就此开启。一进展厅,茶香袅袅,氤氲间仿佛诉说着古老的制茶工艺。木偶戏的生动演绎、昆曲的婉转唱腔,将我带入了历史的长河,感受古人的娱乐与审美。花灯造型精美,每一盏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旗袍的典雅华贵,尽显东方女性的韵味。

此次参观,我深刻领略到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些非遗技艺不仅是一种手艺,更是民族智慧与精神的结晶。它们承载着历史,寄托着情感,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应重视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绽放光彩

 

药学院 浦敏

  今日踏入南京秦淮非遗馆,一场与中国结的邂逅悄然开启。讲解老师先带我们叩开中国结的文化之门,她笑言这传承千年的绳结艺术,原是藏在生活褶皱里的美学,理论课过后,便是期待已久的手制作环节。桌上五彩绳如彩虹落盘,在老师示范双结编法时,绳线在指间翻飞,如蝶翼轻颤。

我忆起曾学过的外科结技巧,也因此上手很快。戴上亲手编织的手,触感虽轻,却似系着千年的文化脉络。那些曾被视为“绳头小技”的中国结,原来藏着古人对生活的诗意解构。一针一线的缠绕间,我触摸到的不仅是彩绳的纹路,更是非遗技艺的温度——它让传统不再是玻璃展柜里的标本,而是能戴在腕间、暖在掌心的鲜活记忆。

 

第一临床医学院 张春兰

走进秦淮非遗博物馆,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扑面而来。馆内陈列的精美非遗作品,诉说着岁月沉淀下的匠心。参观完成后,在非遗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还体验了编织手绳。起初,我们一起跟着老师的步骤一步一步制作,但是不知为何忘记了步骤,绳子没打成结,在老师的帮助下,我逐渐熟练,手中的绳子慢慢变得服帖,编织出的纹路也愈发整齐。当一条精致的手在我手中诞生时,我感受到的不仅是完成作品的喜悦,更体会到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每一根绳结,都承载着传统文化的智慧与温度。这次体验,让我对非遗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希望更多人能关注非遗,传承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第二临床医学院 张佳音

5月10日上午,我们前往秦淮非遗馆,参加编织活动。非遗馆老师带领我们参观馆内的作品,并为我们讲解,从上古结绳记事到明清服饰装饰,这些非遗作品串起了中华文明五千年的记忆。

编织手时,老师教我们用两条线交替穿梭。看似简单的动作,却要控制好每根线的松紧度,稍不留神就会编出歪扭的纹路,可见非遗技艺都需要专注与耐心。这些不同的非遗项目就像无数条丝线,共同编织出中华文化的经纬。而我们的体验,或许就是为这条长绳续上新的一股。

此次“经纬织梦,非遗匠心”活动,通过沉浸式的参观与实践体验,让同学们深度领略了非遗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了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使命感。相信这些承载着非遗匠心的精美手链,将时刻提醒同学们,在时代的浪潮中,做非遗文化的传播者与守护者。

    

 

 

(撰稿/徐凤琳;图片/戚怿文;审核/钟珊 刘亚 蒋佳佳)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