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合作筑基——领导力与胜任力提升】
为深化学生资助宣传大使综合素质培养,强化团队协作能力,本年度“医路同行 慧聚资助”培训会最后一次授课,由第一临床医学院刘亚老师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游戏体验式”团队合作实践课。课程融合理论讲授与实践体验,助力资助宣传大使掌握活动策划技巧,明晰职责分工,提升协作效能。
课上,刘亚老师围绕资助宣传社会实践场景,为学员们详细解读资助政策宣讲、迎新“绿色通道”等工作中的团队合作要点。通过剖析资助宣传活动案例,拆解团队合作核心要素,指导大使制定详实可行的活动方案。她强调,团队合作是确保工作高效开展、取得良好宣传效果的关键因素。
为加深实践认知,刘老师将学员分为6组,开展“吉塔行星”沙盘游戏。游戏模拟太空生存情境,成员需共同应对资源分配、信息筛选与危机处理等难题,通过分工协作制定策略,完成基地生存任务。
游戏化教学让学员们热情高涨,组内迅速破冰,制定策略方案;身陷困境时,他们相互鼓励,攻克难关;即使率先完成任务,仍积极复盘,优化策略。其中,“全场最强小队”仅耗时8天便达成目标。小组代表分享经验时指出:有效沟通、明确分工与彼此信任是成功的关键。他们的感悟也为其他学员提供了宝贵借鉴,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意义。
【大使心得分享】
护理学院 蒋同学
本次“沉浸式”课堂里,我触摸到了团队协作的鲜活脉搏。生存桌游开始,我们从初始的七嘴八舌到逐渐在危机情境中思考沉淀,每个人的观点都像拼图碎片,彼此齐心托举才能拼出完整的生路。这种超越输赢的协作体验让我顿悟:真正的团队力不在声量高低,而在能否搭建起协同共进的桥梁。这或许也是资助宣传工作的动人底色——让每一份善意都能找到绽放的支点。
康复医学院 张同学
刘亚老师的讲解深入浅出,让我明白领导力不仅是统筹协调,更是以身作则、激发团队潜能。小组合作游戏时,我们从最初的思路不清到最终分工明确、高效配合,在沟通与磨合中攻克难题,这次培训让我深刻体会到团队协作的力量,更懂得团队凝聚力的重要性。我会将所学运用到资助宣传实践中,团队齐心,知行合一,聚力同行,让资助政策传递得更远。
第一临床医学院 李同学
“团队合作五要素”让我印象深刻:“求同存异”包容彼此差异,“目标一致”凝聚团队力量,“有效沟通”促进信息共享,“结果导向”指引行动方向,“冲突管理”保障协作顺畅。沙盘游戏实战中,面对复杂任务,我们分工协作、积极沟通,不断调整策略。我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并非简单相加,而是相互成就。我会将所学融入实践,与团队伙伴携手共进,为资助宣传工作贡献更多力量。
护理学院 范同学
沙盘游戏挑战将我们抛入混沌迷雾,我们却渐渐触摸到团队力量的轮廓。游戏中,我与组员三次与成功擦肩而过,当最后一次因决策失误导致全军覆没时,我忽然读懂:每个成员都是承载集体命运的孤岛,唯有架起倾听的桥梁,让信息在信任的洋流中涌动,才能抵达胜利彼岸。团队领导力不是发号施令的权杖,而是照亮团队前行的火炬,那些被我们忽视的伙伴声音,或许恰好是破局的关键。
生物医学工程与信息学院 刘同学
这次培训中,刘老师将五位素不相识的成员随机组队,共同完成挑战。由于彼此陌生,起初我们的配合生疏而混乱;但随着游戏深入,队员们逐渐学会求同存异,在分歧中寻找共识,在争论中达成目标。通过优势互补,最终在规定时限完成任务。当我们目标一致、步调统一,便能在短时间内实现高效合作。这不仅是一次游戏体验,更是一场关于团队协作的生动实践。
本次团队能力提升课程为学员们搭建了实践学习与深度交流的平台,使其进一步明确资助宣传大使的职责使命,并以更饱满的热情、更团结的姿态投身资助宣传工作。作为培训终章,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为积极参与的大使同学精心准备了国家博物馆、敦煌研究所文创纪念品和零食礼包等结课礼物。
本年度“医路同行 慧聚资助”学生资助宣传大使培训会已顺利落下帷幕。经过培训洗礼的新大使们,不仅身为资助政策传播者,更要化身活动推广先锋,把丰富多元的资助育人活动传递给身边同学,推动发展型资助效能广泛传播。
近期,“博观匠新”南医资行成长营系列活动正如火如荼开展。从非遗文化的匠心传承,到行业博物馆的研学之旅,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旨在培育受助学生的文化自信与综合素养,为我校资助育人工作持续赋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将不断创新工作形式,推动“经济资助”与“精神培育”双轨并行,以实践驱动受助学生全面发展,为南医学子搭建更广阔的成长舞台。
(撰稿/王安琪 卞芝涵 韦彦伊;图片/冯首达 李思越;审核/钟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