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周婧琬,基础医学院2020级基础医学专业本科生,中共预备党员,2022年本科生校长奖学金获得者。在学习方面,成绩优异,曾获校一等奖学金,唐仲英德育奖学金,校长奖学金。在工作方面,曾任基础医学院科学技术协会部长,筹备校内多场双创赛事,组织队伍参加双创国赛并获优异成绩。在科研学习方面,主动进入实验室学习,参与课题并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一项,参加各类双创比赛获优异成绩。
个人事迹
“天道酬勤”——勇攀基础的科研高峰
梦想照亮征程,奋斗创造奇迹。科技强国离不开基础医学的创新。从坚定的选择专业开始,周婧琬同学在许多“第一次”的尝试里,看到科研的魅力,躬行在逐梦的路上。基础课业拔尖,主动学习科研,二年级时,她已能熟练掌握各项基础实验,现主持省级大创项目1项。她还在临床困惑中找寻灵感,面对肺癌早筛诊断的空白,主动联系导师、建立团队,和成员一起成功的从25种差异表达显著的蛋白中,筛选到了特异性的靶标,并以第一发明人身份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获批软著2项。此外,她主动尝试科研成果转化,参加各项双创赛事,做好行业背调、创业落地,以团队主要成员身份获第十二届江苏省“挑战杯”银奖、“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创新创业类特等奖等奖项。在周婧琬同学看来,双创比赛是激励她完善科研的一种方式,也是指导科研探索的平台。她在青春里耕耘,在收获中攀登,在实践里奔赴热爱,共计获得3项国家级获奖、4项省级获奖、3项校级获奖。
“百花齐放”——汇聚校园的创新动能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周婧琬同学在团队里看见协作的力量,在指导会中看见平台的重要。担任基础医学院科学技术协会部长,她力求在基础学科创新的“先行区”中做先锋、当闯将,把活力带到整个校园。在任职期间,她负责学院学校各类双创赛事的筹划,共计筹备4场国赛、2场校赛、2场院赛。100多天的筹备,36位项目专家的对接,628名参赛学生的统筹,在40余场模拟答辩中,她梳理了131份模拟答辩计划时间表,建立比赛答疑群,为参赛选手提供“金点子”。她组织策划全校首场学生双创参赛经验分享系列活动,吸引近400名同学线上报名,以“学术沙龙”的形式,分享参赛经验,营造双创氛围,让有志于双创赛事的同学在这里发现战友、找到团队。她不仅是46项国家级奖项,32项省部级奖项诞生的见证者,也是4项学校优秀组织奖的助力者。她希望,双创赛事可以成为一块“磁石”,凝聚青年学生,让青年一代成为科研的创新动能,为基础研究注入磅礴的青春力量。
“奋楫笃行”——倾听社会的医学需求
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基础科学研究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基础科研人,更应传承好红色基因。在担任班级团支书期间,她带领团队获第十七届“挑战杯”红色专项活动优秀团队二等奖,在不断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转化的过程中,她在2022年6月,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预备党员。2022年暑期,她作为学院学生负责人,组织团中央医药联盟健康扶贫专项、江苏共青团重点团队立项“保胃除幽”实践团等学院20支团队,共计224名学生,走进江苏、福建、浙江3个省13个市,35个县,61个村,50个社区,服务人数超千人,活动获中青网、中国网、多彩大学生等媒体报道6次,学院获评优秀项目办。在她看来,医学科研的创新离不开脚踏实地的调研,离不开深入基层的“耳闻目睹”,在服务中取真经、学实招,找问题、听需求,这是医学生的担当,也是医学研究的初心使命。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医学奇迹往往来自于澎湃的热爱和不懈的坚守。即便是医学蓝海里最普通的那一朵浪花,基础医学最普通的一颗螺丝钉,也要在基础科研的篇章上留下自己的印记,展现中国医学基础研究新生代的南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