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陈红丽,护理学院护理专业2020级硕士研究生,现获北京协和医学院博士录取资格。入校以来,她深耕养老照护志愿服务,服务辐射南京等6市20多个县,受益老年群众超万;她助推智慧养老新发展,开发记忆抱怨主诉老年人脑健康促进App,作为主要学生负责人获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大赛获金奖,事迹被中国红十字会等主流媒体报道。在学习上她曾获校长奖学金等40多项奖项荣誉,发表养老领域学术论文11篇。
个人事迹
坚守志愿养老“医护”路 助力健康养老“大写”梦
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年的人生目标会有不同,职业选择也有差异,但只要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的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陈红丽同学始终坚定理想信念,锚定护理专业养老方向,对接“社会需求”,融合“科技创新”,定标“红色精神”,将个人发展融入“健康养老”事业、“智慧养老”创新、“志愿养老”服务,在漫漫志愿养老“医护”路中,描绘健康养老“大写”梦。
对接社会需求,探索健康养老服务新路径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内容,老年人照护已经成为专业照护人员不足背景下的关键问题。陈红丽深入研究,对南京市、常州市等3个养老志愿服务项目进行投入与价值评价和社会投资回报分析,发现项目每投入1元可体现3-8元照护价值,提出专业化志愿团体是弥补正式养老照护队伍缺口的重要路径,在该领域发表学术论文5篇,部分内容编入江苏省志愿服务培训系列丛书《养老照护志愿服务》。
理论来源于实践,作为中国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服务总队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分队队长,她推进“微天使夕阳护航”养老照护志愿服务品牌体系化运行,将志愿服务融入学生专业实践、感恩教育融入学生专业发展,探索“健康养老”服务新路径。与南京江宁东山社区、徐州丰县红十字会等5个团体签署感恩教育共建基地。发起组织“健康养老扶贫”、“千村万户健康行”等专项志愿服务活动,助力乡村振兴。本科以来,作为活动组织者,累计开展志愿活动200余场,参与服务总人次达1500余人次,服务总时长达3400多小时,受益人次过万。
在她的带领下,团队获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大赛金奖、国家级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等表彰6项;本人获“江苏省社会实践先进个人”“感动南医年度人物”等校级以上表彰5项。事迹被中国红十字会、中国新闻网、江苏共青团等媒体报道百余次。
融合科技创新,助推智慧养老模式新发展
深入专业问题,探索科技创新。陈红丽结合专业特点,深度挖掘养老照护中痛点问题,专攻认知症、记忆抱怨主诉老年人社区机构管理,融入创新科研思维,助力“智慧养老”模式新发展。在专家指导下,开发记忆抱怨主诉(SMC)老年人脑健康促进App,构建“家庭/机构-社区-医院”三端循环路径,促进SMC人群脑健康的医养结合管理。深入实践基地,联合南京市时间银行、朗诗常青藤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等“政企”力量,以社会融入学习结合健康教育方式,组织志愿者助力老年人勇跃数字鸿沟,促进脑健康管理。在适用性探索阶段,App体验人次超百,发放自制脑健康科普手册100余份,接受健康教育和服务超500人次。
加强养老照护项目建设,促进智慧养老产业创新化发展。她积极参与江苏省老龄产业协会2项认知症相关团体标准起草,负责前期循证证据梳理撰写。她将科研成果与养老发展相融合,发表相关论文11篇(SCI论文2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篇,CSCD期刊1篇),在投英文论文4篇。在产教协同中对接国家智慧康养产业发展需求,参与江苏省智慧康养产业学院本科高校重点产业学院建设项目、产教融合型一流课程、“微天使夕阳护航”养老照护实践一流课程等10多项项目申报。带领团队获中国红十字总会、江苏省红十字会项目等3项立项,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获江苏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等2项。
定标红色精神,赋能志愿养老学生新成长
作为中共党员,她始终铭记新时代青年责任、新时代党员担当。在学院党总支指导下,以其所在学生党支部建设为基础,结合自身老年护理专业特长,在开展养老服务过程中,发挥榜样教育,开展老党员“红色事迹”、“红色精神”等主题宣讲,引领同辈成长。
作为研究生党支部副书记,组织多场社区养老志愿服务党日活动,多次参与主题微党课宣讲。组织并参与10期“微天使夕阳护航”新老青年心连心党日活动,拍摄微党课视频,受益学生达1000余人次。所在支部获江苏省样板党支部、江苏省高校“最佳党日活动”等荣誉。
她以“红色精神”为引领,延展志愿服务链条,积极参与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江苏省心血管病学学术会议等,服务学时近300学时。2021年7月南京疫情爆发,她主动请缨,作为首批学生志愿者参与区域核酸采样支援,作为代表受到现代快报、荔枝新闻等媒体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