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采展示

士当弘毅任重道远|省级荣誉称号获得者风采展示

发布者:资助管理管理员发布时间:2023-06-30浏览:浏览次数:10

个人介绍

吴玲祥,中国共产党员,南京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信息学院,生物信息学系2020级博士研究生。在校期间获国家奖学金、江苏省优秀毕业生、南京医科大学学术之星亚军等荣誉。长期专注于肿瘤演进和微环境相关研究,在Cancer DiscoveryCancer Research国际知名期刊发表20篇论文,累计影响因子283.133单篇最高影响因子为38.272

个人事迹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该生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诚实守信,严格遵守学院各项规章制度。该生在本科就读期间即已入党。博士研究生期间仍通过积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树立正确远大理想,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该生平时积极和同学交流沟通,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博士期间协助导师指导多名低年级同学进行毕业课题研究及论文写作。从课题开始对同学进行相关研究背景知识的讲解,到研究过程中指导同学学习应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和软件,解读分析结果及探讨遇到的研究问题,以及最后辅导同学撰写论文。该生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始终以耐心和热情为同学顺利完成毕业课题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除此以外,该生还多次协助导师指导本科生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互联网大赛”等竞赛活动,竞赛期间该生与同学们经常通宵达旦,不断优化用于参加比赛的项目和产品,不断打磨用于展示项目和产品的报告内容。期间,同学间的相互打气和支持最终使得团队战胜一切困难,并取得了江苏省二等奖的好成绩。

求学若渴、勇攀高峰

该生勤勉刻苦,谨慎务实,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并不断结合自己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深度思考和广泛实践。该生经常在实验室熬夜苦战,通过网络媒体及时涉猎与收集专业相关的资料和文献,不断拓宽知识面。通过不懈努力,该生按计划顺利完成必修和选修课程,并取得优异成绩。先后荣获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一等奖、国家奖学金以及南京医科大学第七届学术之星亚军。

除了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外,该生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管理系里的集群设备。为了高效管理这些设备,该生通过和实验室同学一起学习计算机相关知识开发出一套集用户管理、资源分配、任务分发、算法调度为一体的系统。该系统解决了同学们在以往工作中经常碰到的诸如开发环境混乱、运算资源滥用、依赖库繁杂等问题,显著提升了实验室数据分析整体效率。为了更好地锻炼实验室同学的专业水平,该生经常组织实验室内部算法、编程等方面的知识共享交流会。同学之间通过分享自己在工作中积累的一些技能和经验,提高了各自的专业水平。

科研创新、攻坚克难

该生近3年参与发表论文20篇,累计影响因子283.133分,其中以第一或共同一作发表6篇,最高影响因子38.272。该生硕士和博士期间均在同一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因此整个研究工作具有较好延展性和连贯性。在导师汪强虎教授长期耐心的指导和帮助下,该生从原来对科学研究一知半解的状态,逐渐成长为对科学研究充满热情并能够通过独立思考和学习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与导师进行深入探讨后,该生将研究方向主要聚焦在肿瘤演进和微环境重塑两大研究领域。

该生首先围绕多病灶胶质母细胞瘤样本开展了细致的研究工作,成功揭示了肿瘤组织中巨噬细胞的浸润在促进肿瘤细胞进展中的重要作用,为临床开展新型诊疗方法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该生作为第一作者将该研究成果于202212月发表在国际癌症权威学术期刊Cancer DiscoveryIF=38.272

由于关注到巨噬细胞的特殊作用,在导师指导下,该生进一步拓展出多项子课题。其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促胶质母细胞瘤放疗抵抗的分子途径研究》作为面上项目成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促胶质瘤恶性进展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分子特征识别及可视化研究》作为重大研究计划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此外,该生在研究过程中意外观察到有部分巨噬细胞在吞噬肿瘤细胞后会获得免疫抑制表型。该发现丰富了领域内关于巨噬细胞表型多途径重塑的认知。该生作为并列一作将研究成果于20233月发表在国际癌症知名学术期刊Cancer ResearchIF=13.312)上。

该生深知基础科学研究需要和临床需求紧密结合,只有这样所研究成果才有可能真正解决现实问题。为此,该生经常和医院医生沟通交流。在2021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该生在与临床医生交流时发现有部分患者在接受免疫治疗后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其中包括重症肌无力等威胁患者生命的重大不良事件。为了帮助临床医生探究导致这一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该生通过和临床医生合作,采集相关样本并利用新一代测序技术分析患者基因组上的突变位点,最终识别出一个关键的胚系突变基因,后续通过临床相关试验验证了该突变的重要作用,并开发出了一种可以缓解患者不良反应的新型治疗方法。该研究成果(该生作为共同一作)于202211月发表在免疫治疗领域重要期刊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IF=12.469)上。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