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介绍
薛斯佳,南京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2020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中共党员。她品学兼优,在医学的沃土上不断深耕,获得特等奖学金;作为学院学生会执行主席,她是沟通老师与同学的桥梁,多次统筹举办校、院两级大型文艺晚会,为南医学子展示自我搭建舞台;课余生活中,她时刻牢记医学生身份,积极宣传家乡红色文化,多次参与国家级、省级社会实践团、义诊筛查等志愿服务项目。
个人事迹
潜心学习,宁拙毋巧
陶勇医生曾在他的随笔《目光》中这样写道:“医学是信仰,向光而行”。这句话也是薛斯佳同学的座右铭。怀着对医学的热枕,她勤奋善思,重视书本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应用。由于高考未选考化学,大一的化学课便给了她一个下马威,但她没有退缩,而是积极寻找解决之法。老师上课速度太快,她就准备好录音笔,一课不落的录下来,课后在熟读课本的基础上,反复听老师的讲解,不放过课后练习册上的任何一道习题,利用每节课上下课时间与老师交流,终于把化学恶补了上来。
面对复杂的生理学机制和分子生物学原理,她坚持先理解,后记忆,结合具体的案例和疾病,搭建属于自己的知识框架,做到融会贯通。当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时,她不会浮于表面,潦草带过;而是会查找文献资料,深挖问题本质、了解研究热点,正是因为这种求真务实的探索欲,她早早地涉足科研项目,目前正参与高尿酸血症机制研究与治疗的研究课题。多次获得优秀学生奖学金和特等奖学金,平均绩点位列年级前十。
在假期,薛斯佳同学参加了省政府境外留学生奖学金项目,赴澳门科技大学学习剑桥大学疾病生物学课程,这次学习交流极大地扩大了她的视野,她积极用英语与课程老师交流想法,这次经历也在她心中深深种下了继续探索的种子。潜心学习,宁拙毋巧,永远热情,永远好奇,她一步一个脚印,向光而行。
帷幕之后,星穹璀璨
在学习之余,薛斯佳同学也积极活跃在各类文艺活动的舞台上。作为校学生会主席团成员,她统筹组织了“启航•南医”——南京医科大学2021年迎新生文艺晚会、纪念“一二•九”运动八十六周年演讲比赛等重大校级活动。在这些学生工作经历中,她不仅锻炼了自己的组织统筹、团队协作能力,也收获了同学之间的信任与默契。在未来,她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给南医学子留下难忘的大学回忆,为有一技之长的同学们搭建展示自己的舞台。
作为学院学生会执行主席,她将自己的工作重点从舞台转移到身边的同学身上。在奖学金评定和发展分核算过程中,为了解同学们的想法,她提前发放问卷收集意见,在班长群中及时回复同学的问题。面对同学的不理解,她耐心解答,及时向老师反应真实情况。线上聊天易引发歧义,她采用电话和语音的方式向同学解答,并最终取得了同学的支持。
除此之外,薛斯佳同学还是大学生艺术团联合会“医馨朗诵团”的成员,多次主持校级、院级晚会,代表学院参加“信仰的力量”——读书报告会,多次与辅导员商量讲稿的构思与修改方案,前后打磨半个月,并能做到将讲稿烂熟于心,脱稿演讲,最终以出色的表现荣获一等奖。这些经历使她成为了一名全方位发展的青年大学生,相信在未来她会以自己的专注和热爱在更大的舞台上发光发热。
仁心所向,心火乡传
医学,是平凡世界里的普通人拨开伤口、拆着肋骨搭建的温情世界。薛斯佳同学认为“生死”是作为医学生必须思考的命题。医生不是一种寻常职业,他们承担着生死的责任,也就是托起了人民的尊严、权力和幸福。明白这一点的她时刻不忘自己医学生的身份,关注着象牙塔以外的社会。
2021年7月,南京禄口机场突发疫情,她第一时间在自己的家乡报名,成为一名疫情防控的志愿者,维持核酸检测现场秩序,为市民测量体温;带领国家级暑期实践团重走家乡红色文化基地,自己撰写脚本,拍摄主题微团课,让更多人知晓自己家乡深厚的文化底蕴,并以自身行动传承之。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她跟随南医大二附院“心佑工程”团队前往徐州丰县,开展先心病义诊筛查。在维持现场秩序时,一位家长吸引了她的注意。这位母亲拎着厚厚的一袋影像资料,担忧低询问着女儿的病能否治好。那是还在大一的薛斯佳尚不能给出专业的解释,但她拉着女孩儿的手,仔细询问着病情,并向这位母亲简要介绍了此次义诊的基本流程和专业的医生团队,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使这位母亲的脸上露出了宽慰的表情。看着一张张纯真的笑脸却因先天性心脏病而不能肆意奔跑,她真切地感受到了医生的使命与责任。懂得唯有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质,才能接过前辈的火炬,让爱的火苗“心”火“乡”传,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