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张恒之,第一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专业19级本科生。现任班级团支部书记,美国心脏病学会青年会员(ACC-FIT)。曾获特等奖学金、“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全国铜奖、“挑战杯”学术作品竞赛全国二等奖等各级奖项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4篇,其中第一作者3篇;作为队长带领省级社会实践团队赴多地乡镇开展实践调研,荣获中国青年报“全国百强暑期实践项目”称号。
个人事迹
科研之路
步入大学以来,张恒之一直在科研的道路上积极求索。他认为,科研的道路从来都不会一帆风顺,对于本科生而言,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突破自己、训练自己,掌握科研的基本范式与技能,不必操之过急。谈到科研,张恒之总是不忘初入实验室时,引领他一步步前进的老师和师兄师姐们。他们耐心而宽容的指教、严谨但活泼的氛围,带给了他踏上科研道路的最初力量。
本着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学术精神,张恒之在本科生科研道路上走出了自己的风采。如今,他已经是美国心脏病学会的青年会员(ACC-FIT),累计发表医学论文4篇、第一作者3篇,其中2篇的影响因子在5分以上。怀着对心血管系统的兴趣和促进疾病预防的责任感,他致力于心血管病风险因素的研究,先后报道了饮酒量与心房颤动风险之间“先缓后陡”式的关系曲线、肥胖和营养不良双重影响下的高血压流行与预后状况,为心血管病的一级预防补充了科学依据。
实践奉献
科研探索的同时,张恒之也积极投身于实践奉献,脚踏实地奉献自己、服务他人。乡村中老年心血管病患者,是一个数量庞大、但却常常被人忽视的群体。在学院和江苏省人民医院老师的指导下,张恒之作为核心成员创立“白衣护心”公益项目,先后赴徐州段庄、扬州江都、南京江宁等地为乡村心血管病患者开展服务,并进行科普宣教、调研当地疾病诊治的困难,为乡村心血管病知识的普及贡献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2022年夏,他以队长的身份再度组织近30人的省级暑期实践团队,赴淮安流均、泰州罡杨、扬州江都、南京雨花四地乡镇开展公益活动,入户慰问房颤患者48户、访谈各地村医获得近2万字的材料,并撰写了相关调研报告,为乡村医疗卫生事业的现状和发展提供参考。在他的带领下,“白衣护心乡村行”获得了2022年度中国青年网全国百强暑期实践项目等一系列荣誉,成为我校乡村公益服务活动的一张名片。
拼搏赛场
科研和实践之外,张恒之也利用空隙时间积极参与双创赛事。他认为参赛不仅是为了奖项,同样重要的是在备赛的过程中,整个团队能够不断加深对项目的理解,在碰撞中迸发出新的思考和创新,还能够充分锻炼从沟通协作、到临场应变各方面的能力素养。2022年,张恒之前述的白衣护心公益项目申报了“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和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历经了无数熬夜、无数推翻重做和无数试炼之后,项目最终夺得了南医大“互联网+”竞赛史上第一个全省一等奖,并且在挑战杯竞赛也杀入国赛,拿到铜奖。
除了这段经历,张恒之也不断突破自我,在其他各种比赛中崭露头角。他曾经三次进入挑战杯全国决赛、连续两年获得大学生生命科学大赛全国一等奖,总计获得校级及以上奖项和荣誉30余项。2021年,从没有相关经验的他怀着兴趣报名了英语辩论赛,和英语系的同学同台竞技。既然报了名,就要全力以赴;他深知自己的口语和英语系同学相比仍然差距很大,于是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加倍训练,把所有的空闲时间都挤出来锻炼口语,模拟辩论的临场草稿写满了当时的笔记本。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决赛赛场上经历连续两天的循坏辩论之后,他最终拿到了CUDC全国英语辩论大赛华东区决赛的奖项,这对于临床专业的学生而言相当不易,那段备赛的时光也成为了他珍视的回忆之一。
张恒之在闲暇时光也习惯阅读一些哲学和社会学著作。他很喜欢社会学家韦伯在一次演讲中说的一句话:“凡是不能让人怀着热情去从事的事业,就人作为人来说,都是不值得的事”。他认为,能够永远怀着赤子般的热情,在无限的医学道路上拼搏探索,就是他人生最崇高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