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面人生|校长奖学金风采展示
个人简介
陈思妤,女,汉族,2000年8月生,中共党员,南京医科大学儿科学院2018级临床医学(5+3一体化)(儿科方向)专业本科生。曾获校长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国家生命科学竞赛特等奖、江苏省优秀学生干部、费孝通立德奖学金、先声奖学金等。
个人事迹
18年,陈思妤和她的孪生姐姐终于如愿以偿来到了其理想之城——金陵,携手走进南京医科大学,共赴医学梦。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她们姐妹俩就是彼此最珍贵的镜子,以彼为镜,携手共进。
同奋进,赴医梦
她们互相学习,并肩扬帆争渡。在校期间,她连续4年蝉联校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荣获校长奖学金、国家奖学金等累计13项,并以全额资助名额参与暑期海外游学,深入学习了儿童保健等知识;她也不断在科研道路上努力:进入本科生导师课题组后,她参与双创项目“硫酸乙酰肝素改善胰岛移植预后的作用机制研究”,项目顺利结题,并 2 次获得校实验设计大赛一等奖。此后她又参与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以课题“早安·肺——肺癌早期筛检平台”和“重组长效人透明质酸酶的研发与推广”,分别荣获荣获22年全国特等奖和21年全国三等奖,相信这些在本科期间播种下的科研火种,终有一天可以熊熊燃烧。
而她尚欲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她是田径场上勇夺三甲的高能少女,是迎新舞台上活跃耀眼的晚会主持,是建党百年演讲台上激昂慷慨的爱国青年。
共担当,迎挑战
她们互相鼓励,共同迎接挑战。入学后她们都成了班级团支书,践行着学干责任与党员担当。本科期间她曾任学院分团委副书记,学院学生会执行主席,现任儿科学院本科生党支部副书记,稚爱社团社长,石榴籽社社长,荣获2020年度江苏省优秀学生干部。
在任学院执行主席期间,她设置儿科学院主席信箱,坚持有信必回、有求必应。一年内学院收到了20余封来信,涉及奖学金评定、疫情防控等多方面问题。针对最受关注的PU学时不足,她带领团队迅速结合政策变化做出调整,在当月学院的PU学时发放量达全校最高。她很高兴同学们愿意把这当做倾吐和交流的窗口,主席信箱成了院内发现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桥梁。
此外,她还为同学们呈现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平台,开办干货交流会“关于大学那些事儿”;带上由院内同学自主设计的吉祥物童童在夫子庙摆摊义卖;组织主办学习宝典乐学无忧系列视频、重返童年系列游戏、厨艺大赛等等,累计开展活动69场次。
齐奉献,绽微光
她们互相温暖,共燃星火点点,双双踏上志愿服务的奉献道路。
与稚爱社团相伴的三年中,她组织开展逸夫医院宣讲、与社会公益组织共筑99 公益日等多项活动;致力儿童健康科普宣讲,参与编纂儿科《传承》一书;跨越 8 个省市采访16位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和基层工作者;在山东临沂追溯红色文化,共庆建党百年。稚爱团队连续三年获评“江苏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儿童医院病房陪护项目获“2021年全国学雷锋最佳志愿服务项目”等荣誉。
在这三年中,她和稚爱团队的足迹遍布了9个省市,6家医院和幼儿园,开展活动230余次,约有800人次参与志愿活动,总时长近2万小时,共发放PU学时超4千小时,有12家媒体对她们的事迹进行报道,累计阅读量超6万+。
而与这些荣誉相比,更珍贵的是来自孩子们的礼物。在一次病房陪护中,一个女孩羞涩地拉着她的衣角,送给她一个帆布袋,一股暖意涌上她的心头,惊觉彼时对医学还懵懵懂懂的她,原来也在温暖一个小小生命啊。
此外,她还参与家乡疫情防控。21年8月19日,她们父女三人上阵父女兵参与全城核酸检测,让她提前收获了中国医师节的快乐。而步入大学后,她收获了很多关心和帮助,这份感恩之心交叠着奉献之火,让她毅然加入献血志愿者与遗体捐献志愿者的光荣行列。
合志趣,守初心
她们以彼为镜,照见玲珑本心。她曾感动于产房里新生的啼哭打破宁静,也曾伤心于病床旁嚣叫的监护仪归于沉寂,看过手术台上主任眼角的汗珠,更见过患者被治愈的温情。一年多的见习、实习,她仿佛已经能见到一些,白大褂所荫庇的芸芸众生。长路漫漫,医海无涯,她将知无涯而振翼,路漫漫以求索,长怀初心明澈,照见河山万朵。
她们将继续携手,续写平凡又闪光的镜面人生。